详细信息 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 
 

AI教育机器人赋能教育相关政策

编辑:创创      来源:多鲸教育研究院      时间:2025/9/8
 

近年来,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,尤其是大模型技术的推广应用,深刻冲击着传统教育的发展模式。积极拥抱人工智能、响应国家“人工智 能+行动”是教育创新的关键机遇,通过 AI 赋能教育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,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路径。

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发展的深刻影响。自 2017 年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发布以来,国家层面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,从 战略规划到实施方案,系统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,构建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生态体系,为实现“人人皆学、处处能学、时时可学”的 教育愿景提供坚实支撑,从而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,助力教育强国建设。

国家层面 AI 赋能教育相关政策

时间 发布主体 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
2025 年 5 月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《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(2025年版)》
《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(2025年版)》
·通过“课程重构、资源融通、评价创新、师资赋能”的联动机制,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从局部试点转向全域 覆盖。校企合作,同步建设配套数字资源,确保教学内容普适实用。
2025 年 4 月 教育部等九部门 《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》 ·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,推动学科专业、课程教材、教学等数字化变革,以师生为重点,提升全民的数 字素养与技能,全面支持教育决策和治理,赋能教育评价改革。
2024 年 12月 教育部 《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》 · 明确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总体要求,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。
2023 年 5 月 教育部 《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》 ·遴选一批富有特色的高水平科学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中小学基地。建好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。
2021年 9 月 教育部 《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 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》 ·积极推进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(5G)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。
2019 年 2月 中共中央、国务院 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》 ·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。建设智能化校园,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、管理与服务平台。利用现代技 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。
2018 年 4 月 教育部 《教育信息化2. 0行动计划》 ·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.0行动计划,以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,依托各类智能设备 及网络,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,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。
2017 年 7 月 国务院 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 · 明确提出要发展“智能教育”,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、管理、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,并强调构建智能化、 网络化、个性化的终身教育体系。

响应国家顶层设计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广州等多地教育部门相继出台具体行动计划,大力推动 AI 赋能教育发展。在系列政策的持续推动下, AI 与教育融合不断深化,尤其在一线城市,逐步形成了创新示范路径,涌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和教育新样态。

时间 地点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
2025年4月 广州 《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(试行)》
《广东省中小学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(试行)》 《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(试行)》
明确中小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要求。原则上,小学1-4年级每学
年不少于6课时,小学5-6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,初中
7-8年级不少于每两周1课时,高中阶段在信息科技和通用技
术等国家课程实施基础上,在高一或高二不少于每两周一课时。
2025年3月 深圳 《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 (2025 — 2026年)》

·建设一流人工智能学科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学科建设,大力培养
本地人工智能人才。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组建人工智能学院或研究  院,汇聚算力、模型、软件等要素,集聚一批创新团队。建设人 工智能领域新型高等教育机构,培育一批高层次人工智能人才。

2024年10月 上海 《上海市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 展的行动方案(2024 - 2026年)》

到2026年,形成高标准、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,打造 一批人工智能教育高地、实验基地和重点应用场景,形成一批可 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应用创新实践案例和经验, 支持中小学与高校积极合作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早期 发现并构建一体化培养模式,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,广
泛推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领域普遍用,以先进数智技术满足 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学校治理水平。

2024年7月 北京 《北京市推动“人工智能+” 行动计划(2024-2025年)》 提出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标杆应用工程,发挥教育资源优势,加  强大模型业、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协同联动,培育跨学科、跨  学段的教育大模型平台,提供智能备课、课件生成、课程分析、 学习跟踪、家校联动等辅助工具,平衡班级制授课和个性化学
习,为教师减负提效。



 
 
机器人分类
AI助教机器人
学习陪伴机器人
党建机器人
室内安防巡检机器人
校园安防巡检机器人
 
最新资讯
 
 
 
 
 
北京具身智教科技有限公司
联系人:李总
联系电话:4006-935-088 / 4006-937-088
公司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古莲路66号院7号楼3层

关注 公众号
 
 版权所有 @ 北京具身智教科技有限公司     鲁ICP备18039973号-5     地址: 北京市海淀区古莲路66号院7号楼3层